第94章 《大汉宗室箴规》(2/4)
去蜀地?那不是父皇的龙兴之地吗?
刘睢脑海中刚刚闪过一个念头,却立刻想通了个中原委,那蜀地不仅是父皇的龙兴之地,更是大哥从小长大的地方……父皇这是要让他在那里了此残生……
“儿臣……谢父皇不杀之恩……”
刘睢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叩首谢恩。
他知道,自己这可是谋逆的大罪,父皇不杀他已经是法外开恩,他又如何再能奢求更多?
“今日之事,非刘睢一人之过,亦是为天下所有宗室敲响的警钟!”
刘瑁的声音陡然拔高,回荡在殿中。
“自古以来,宗室之乱,甚于外戚、甚于权臣!强藩坐大,尾大不掉,最终掏空国本,祸乱天下!前汉七国之乱殷鉴不远!朕绝不容许我大汉,重蹈覆辙!”
他转头看向次子刘砀,眼中闪过一丝难得的赞许。
“砀儿,你数月前的上书,说得很好。今日,便当着文武百官与你诸位兄弟的面,再说一说!”
“是,父皇。”
刘砀昂然出列,他先对刘瑁行了一礼,又环视满朝公卿,声音清朗自信,不但没有丝毫胆怯,反而带着一种面对巨大商机时的兴奋与精明。
“父皇,诸位叔伯!儿臣以为,宗室之祸,根源在于宗室众多,可做之事甚少!我大汉宗室,既享万民供养,身负皇族血脉,便不应成为国之蛀虫,更不该成为内乱源头!”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说到这里,刘砀随即指向了舆图,猝然发声。
“我朝如今疆域辽阔,远迈两汉,除四方都护府之外,更有无尽蛮荒之地等待开拓!与其让诸王坐拥封地,于国内耗费民脂民膏,何不为他们指出一条全新出路?”
刘砀的声音愈发激昂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
“因此,儿臣斗胆,想到了一条既能彰显我皇族荣耀,又能为国开疆拓土,更能让宗亲挣得万贯家财,光宗耀祖的康庄大道!”
“说下去。”
刘瑁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。
“儿臣以为,当立《大汉宗室箴规》!”
刘砀掷地有声。
“这箴规的核心,便是‘削其内权,开其外路’!对内效孝武皇帝事,所有宗室皆以推恩之法试行!各宗室藩王不得干预地方政务,同时审定其爵田数量,与民同税,如此则内乱之源可绝!”
此言一出,满朝皆惊!连徐庶与贾诩都不禁侧目,这二皇子难道不知道,他就是这所谓的最大宗室吗?怎么,他不怕吗?
“那开其外路呢?”
“这便是我等宗室的出路!”
说到这里,刘砀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。
“对外,父皇可颁下特许,宗室中有壮志者,可向朝廷请领‘开边勘合符’!
凭此符可自募部曲,自备资斧,或出塞外,征伐草原;或浮海疆,甚至开拓舆图上都未曾标识的土地!
至于诸王所得财富,只需上缴三成于国库;所开疆土,主权归于大汉,立下大功者,可由朝廷册封为当地之长,得天子封勋!
如此,既能将宗室之力转化为开疆拓土的动力,又能为我大汉开辟新的疆土与财富,一举两得,善莫大焉!”
一番话说完,大殿内落针可闻。所有人都被刘砀这天马行空般的构想给震住了……
将皇子们都“赶”出海、赶出塞外去开国?
简直是闻所未闻!
只有刘瑁看着自己这个儿子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、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,大喝一声:“好!说得好!”
他转身回到御座,目光威严地扫视全场:“传朕旨意,颁行《大汉宗室箴规》!”
身旁的常侍立刻会意,展开一卷早已备好的诏书,用尖细而洪亮
本章未完,下一页继续